【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上来讲,老挝茶和中国茶同宗同祖,但是生长环境不一样造就了老挝茶非常优秀的品质。我们的茶园是世界上仅存的一片最大的古树茶园。茶的品质和茶树的年龄有很大关系,国内古树茶基本集中在云南一带,而且以百年古树茶居多,千年古树茶很难见到。但是我们的茶生长在海拔800-2000米,千年古树茶达到3700多棵,如此多的数量,如此高的树龄,这是老挝所独有的。

周锦福:老挝人对茶有着别具一格的使用方法,老挝讲究“吃茶”。老挝人把茶叶采摘下来以后,放入竹筒里面,用泥土密封起来陈放在家里。吃的时候,从竹筒把茶叶拿出来蘸一点盐,放在嘴里嚼,当零食吃。

老挝古树茶园产出的茶特点第一是香气。由于与果树伴生在一起,地面上的枝叶相生相伴,地面下的根系也交织在一起,所以我们的茶闻起来有一种很自然的水果香气,这是中国任何一款茶都不具备的。市面上也有很多添加了水果,甚至是香精的茶叶品种,但是那些香气与我们的天然果香是无法相提并论的。第二在于纯天然的制作工艺。我们的老挝红茶是将印度茶工艺,和老挝民族工艺相结合而成的原生态茶工艺。这就造成了这种茶没有好看的外形,都是最自然的原始形态,采摘下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第三,耐泡。我们的红茶品种,含有丰富的茶红素,比国内同类产品的茶红素高出50%。茶红素素有软黄金之称,对减肥功效很大。我们的红茶茶汤晶莹剔透,呈现琥珀色,一般国内红茶冲泡六七泡颜色就已经很淡了,而且香味也几乎没有了,但是我们的茶冲泡十二三泡依然是琥珀色,芳香依旧。

周锦福:在冲泡上没有特殊要求,也不受水温影响,水温90-100摄氏度都可以。茶具使用普通盖碗即可,盖碗可以充分保存果香,未喝茶汤先闻茶香。挑选上可以按照三个因素来挑选,第一树龄,比如1300年的茶、1000年的茶和500年的茶是有区别的,树龄越高,茶的品质越好,价格也越贵。第二海拔。这是普洱茶的一个概念,在普洱茶里,海拔越高,茶越“霸气”,茶气越浓厚。第三伴生物。这和茶叶的果香有关,周围果树越多越好。在保存方面,茶叶是一种很娇贵的东西。茶叶吸附力很强,不能接触任何有异味的东西。另外在温湿度上,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把握是个适当的度。

cy260.COm小编推荐

周树明:茶园不靠卖茶


在峨眉山这片神奇的土地,难以想象,短短8个月时间,周树明靠做茶叶成为行业的搅局者,不靠卖茶、靠社群玩出位—首创F2C+社群商业模式让人眼前一亮,其云放茶园估值5亿:市场价值800元每斤的茶,云放出厂...

在峨眉山这片神奇的土地,难以想象,短短8个月时间,周树明靠做茶叶成为行业的搅局者,不靠卖茶、靠社群玩出位—首创F2C+社群商业模式让人眼前一亮,其云放茶园估值5亿:市场价值800元每斤的茶,云放出厂价200元就可以买到,到最后茶可能是免费的,甚至还可以赚钱……

对于茶这种窄类品牌,如何做到?

01、茶农的困境

普兴乡位于峨眉山市西北部,距峨眉山仅3.1公里。

“中国好茶在四川,四川好茶在峨眉,峨眉好茶一定在普兴”,走遍整个峨眉山近30万亩茶园后,周树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众所周知,茶叶是一个暴利行业。

很长一段时间,在资深玩家的炒作和三公经费的刺激下,一些高端茶叶的价格直逼奢侈品大牌。从近20万元的定制西湖龙井,到号称能“卖茶买房”的天价普洱,那曾是很多茶企和经销商回忆里的光辉岁月。

茶叶公司是价格虚高的推手,但他们将大量的资金放在了营销、渠道和人力成本上,销售茶叶只能赚点零头。

商人是富了,但茶农的处境却很糟糕。

很多茶商来收茶时,都把价格压得很低,“种茶不赚钱”已经深深地固化在年轻人的心中。很多人离开了,去外省打工,普兴乡青春村已沦为名副其实的“空心村”,留下的大多是年岁已高的老人,他们靠卖茶叶维持最基本的生活。

为摘掉贫困村的“帽子”,普兴乡政府曾引进了很多项目,但都收效甚微。为了脱贫而扶贫,这样的模式注定不会长久,“脱贫+持续发展”才是最好的办法。

02、对茶园商业模式的思考

周树明认为,首先是通过茶园土地流转来突破,2016年首批流转普兴乡青春村4000亩茶园,然后以亩碎片化。“把每一个原来规模化的东西都碎片化,为什么碎片化的东西能够产业化?这就是互联网的力量。”

共享经济已经无处不在,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

他打了一个比方:“青春村的茶园看起来很大,但3万亩没有很好的利用起来,未来能不能把投资者变成消费者呢?就像买红酒的时候,你的钱被别人赚了,衣服成本20块钱卖200块钱,被别人赚走180块钱,能否把投资者变成股东,转化为消费者和传播者。”

以前卖1000块钱的茶,成本可能50块钱,未来呢?你可以花50块钱买自己的东西,也不需要去销售公司买,只生产自己所消费的东西,可以化整为零买1亩,而不是1000亩、3万亩。

基于这些思考,周树明的高端私人茶园项目——云放茶园应运而生。

03、生意+生态+生活

私人茶园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在高端茶的后礼品时代,很多品牌都将私人茶园定制作为突破口,但其中的绝大部分项目只不过是换个方式卖茶,并没有满足人们的生活属性,这也是许多私人茶园项目不温不火的主要原因。

那云放又是如何另辟蹊径的?

生意

每一位茶园主都将拥有为期40年、可供抵押的实名林权证,后期可继承和转让。在每一块被认购的茶园旁,都会树立一块标识牌,让茶园主完成从客户到“地主”的角色转变,增加茶园主的归属感。在每年的5月和9月为茶园主寄出收获的茶叶,并采取个人定制化包装,统一寄出。

生态

首先,普兴乡气候湿润,植被品类丰富,茶园1000—1300的海拔终年云雾环绕,是绝佳的产茶带。俗话说:高山云雾出好茶。

其次,茶园茶种为本土原生老川茶树种,现存数量极其稀少,茶树本身拥有极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全程不使用任何化学农药,采用人工+生物方式培植,最大程度还原类野生的种植方式。

最后,云放特意聘请业界泰斗碧潭飘雪创始人徐公担任技术顾问,好的环境、好的茶种、好的制茶标准和制茶团队自然出好茶。

生活

除茶园外,云放还将在茶园周围配套别墅休闲区,茶园主将拥有每年3天2晚的茶园之旅,可带家人朋友一同前往。

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但人们对生活节奏的向往却越来越慢,慢生活已经成为大家追求的一种趋势。马斯洛需求理论告诉我们,在事业很稳定,经济基础有保障之后,人们就会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更加关注生活的品质,更加希望能够快慢结合。

04、窄类品牌凭啥估值5个亿

云放高端私人茶园走的是F2C+社群商业模式,整合土地、种植、生产、营销于一体的优势资源,为高端人士提供稀有自然资源的私人茶园销售、管理、生产与定制服务。

从皮上看,是高端私人订制茶礼,从肉上看,是“F2C+社群”商业模式,从骨上看,是“互联网+资本+农业模式”。而云放的“F2C+社群”的模式,则恰好契合了当前的转型潮流,互联网+资本+农业注定会成为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所谓F2C,即是从茶园到茶席,省去中间流通环节,让我们的茶农和消费者直接建立关系。

而老周的另外一把撒手锏则是社群。

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满足价值认同和自我实现是当前最主要的需求,而云放高端私人茶园恰好满足了他们。“茶是自己的茶,地是自己的地,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值得炫耀的吗”?

云放的核心并不是简单的产品和体验,其更深层次的构想是社群分享经济。

他希望以云放茶园为入口,通过茶园把兴趣爱好和基本层次相近的人集合起来。喜欢喝茶,并愿意花时间研究茶文化的人,都具备比较高的素质。他们或是成功企业家、或是文化名人、亦或是达官显贵。

后期,云放还将逐步开通茶园主俱乐部和茶之境禅修班、高端社交圈等茶园主专属服务。

“一个人事业上在成功、再完美,没有生活、没有自己的圈层,他永远是孤独的,收获的永远只是50%的成功!”

在云放茶园,碎片化的个体因为茶园而聚集,从而形成了社群,社群是比民族、国家更温和、开放的共同体,既提供必要的安全和认同,也许诺充分的独立和自由,从而构建一个共同价值观和文化张力的圈层。

在这个圈层上,他们希望有生活的一部分。将这样的一群人聚集到一起,大家可以有价值观的碰撞、生活方式的共融、共同爱好的交流和高端资源的共享。

他的团队这些线下圈层活动,目的是为了丰富每个节点的平均连接数,原来谈粉丝其实都还是单向的,只是说用户跟品牌建立起的关联,但如何让用户和用户产生连接与互动这才叫玩转社群。

表面上云放茶园是在卖茶,实质上是在卖三层东西:信任(透明溯源,茶品盲品严鉴等)、情怀(农人艺术,周边故事)、关系(线上线下互动,茶会),似乎还引申出第四层:经历(海外游学,短途露营)。

生意是理性的,而生活则是感性的,很多人都认为两者没有必要混为一谈,明确划分更有利于商业的开展。但在老周看来,自己是一个理性和感性交织的人,他希望生意与生活能够实现最大程度上的完美融合,真正地做到诗意的栖居……

黄小元:抓住古树茶核心价值 用古树茶撬动时代


“古树茶,是云南的茶,也是中国的茶,更是世界的茶。你喝与不喝,爱与不爱,它的魅力一直在那里。”10月9日,在云南省古树普洱茶收藏研究会成立仪式上,新当选会长黄小元如此表示。

黄小元称,自己不是云南人,却深深地被云南的人,云南的山水,云南的茶所吸引。云南所处的澜沧江中下游、哀牢山和无量山这一带是茶的起源地。在植物学上被划分为“茶科”的茶树,将近400种,有超过一半都生长在云南。从野生,到过渡,再到栽培型古茶树,云南都可以见到,云南丰富的茶叶资源书写出了一部伟大的茶叶发展史。普洱茶,是上天给云南的馈赠,普洱茶,也是云南给天下的馈赠。

云南茶,世界的茶

云南得山水地利,民族众多,文化丰富。云南世居的26个民族中,有许多民族都是涉茶民族,从东到西,在云南这片热土上,各族人民的生活孕育出了历史悠久、丰富灿烂的茶文化。茶,把许多民族连载了一起,也把许多民族的传统与现实连在了一起。

茶叶改变了种茶人的生活,也改变了云南。一片小小的茶叶,撬动的是整个时代。无论是生态、文化、还是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看,云南这个茶叶资源大省的优势已经逐渐地显现出来。但如何利用这些优势,仍然是一个大问题,需要更艰巨的实践和更积极的探索。

鉴往知来,只有顺势而为,努力保护、整理和普及云南茶文化;在尽可能多地了解行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才能创造出可以让天下共享的普洱茶。到了今天,云南茶产业的发展更是进入了空前的发展阶段,这是云南的财富,更是中国的财富。古树茶,是云南的茶,也是中国的茶,更是世界的茶。你喝与不喝,爱与不爱,它的魅力一直在那里。

茶虽“苦”,心却“甜”

黄小元表示,那些在原始森林中生长了上百年的古茶树,他们的生长是有规律的,也是有节奏的,要向古树学习,顺应这种周期性,一张一弛,有节奏的去处理一些问题。要遵循商之道、茶之道。

黄小元分享了在这三年筹备工作中关于茶“苦”、心得“甜”的三个片断。

2011年的冬天,普洱市景谷县小景谷乡的文山顶大石寺,海拔2277米高,在这里的一间破木房内,没有水没有电。一位两个多月未剔胡须的四十多岁的澳门茶人,放弃家族的荣华富贵,为了古茶园不被过多打扰,拒绝茶商上山,陪伴他的只有古茶树和未曾卖过的毛茶。当我们一行人品完这款“干净的只剩下茶”的文山顶时,恍然间明白,这份“风中的守望”诠释着古茶园安静的奥秘,也诠释了一个茶人的坚守。这第一个甜黄小元把他理解为“大山里的守望”,这位令人肃然起敬的茶人就是研究会的理事苏敬彦先生。

2013年的春天,在广东中山5000多个平米的现代化、专业化的普洱仓库里,摆放着上百吨的高端普洱茶,却找不出2011年后的普洱茶饼,原来,这位普洱大收藏家对2011年后云南古树茶的生态失去了信心。当她花了近十个小时,品鉴了我们这两年来调研走访过的十多个古茶园的茶样,这些茶样都是这位女士从未耳闻的,喝完茶,她当即决定加入古树茶园的保护中,重新建仓!那一刻,黄小元突然明白:放弃与重拾到底有多远?其实就在一泡茶之间。但这泡茶里,饱含了多少双茶农泪光闪闪的眼睛,而他们眼中的泪花都是因一群人的坚守和执着而来。这第二个甜,黄小元把他理解为“都市仓库的回归”。这位低调的古树普洱收藏大家就是来自广东中山的方敏女士。

2012年的春天,黄小元一行在调查研究古树普洱茶传统手工制作技术过程中,认识了一位这样的炒茶师傅,他所带的每一位徒弟都是从洗100遍铁锅开始的。按他的话说:茶,是喝进肚子里的东西,卫生、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这一句平实的话语,折射出在云南的这片大山里,有多少制茶的手工师傅,为了喝茶人手中能有一杯干净的古树普洱茶,付出了的多少不为人知的努力呢?这第三个甜我理解是“铁锅中的坚守”,这位炒茶师傅就是我们的会员——来自普洱市龚苏方茶园的刘东师傅。

如何打造古树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做云南古茶山产地环境安全性提升技术及其应用研究。”黄小元说。

另外,古茶企业营销要有大产业观,不能各自霸占山头为王,应该围绕古茶的大美来做文章。企业与企业之间要多沟通,多交流。

“我认为古树普洱茶的核心价值有三点:一是传承历史文化和见证人类文明。这个价值实现主要依靠收藏级古树普洱茶,它不能随大众口味,一定得具备黄金的品质、贵族的品味、荷花的品格。第二个核心价值就是天下百姓的健康饮品。这个价值的实现一定得依靠物美价廉的大众化产品。第三个价值就是触动并带动整个茶产业结构升级,最终实现云茶全面走向生态有机的轨道上来。”

李丹崖:饮普洱古树茶


云南诗人艾文华快递来一盒茶样供我品尝。包装简约古拙,拆开茶来,如不深嗅,并无茶香。叶片也较为粗大,颇具钝感。在瓷碗里冲泡一下,就完全不一样了,赤红的茶汤,裹挟着茶香扑鼻而来,在严寒的冬日里,如沐春风,一股酣畅,直击口齿和味蕾。

仔细一眼就,才知道,这种古树茶产自云南无量山,一个极具禅意的名字。无量山的最高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云南普洱茶的原产地之一,这里的茶树不同别处,全是百年以上的乔木,所谓“古树”也就来源于此。这些老茶树,历经百年不灭,贡献着自己的芽叶,供茶人萃取,如同长辈,绵延不断地供应着自己的热与爱。

古树茶的饮用历史悠久,唐时就有“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用花椒、生姜和桂皮一起烹食,足见,这些茶适合在冬日喝,可以暖身御寒。

古茶好似落叶,古茶沉沉如佛,好似高僧,吃茶,如听高僧讲道,如与长者促膝而谈,个中滋味,如醍醐灌顶,许多生命当中的郁结和悬疑,茶到处,幡然了悟,心怀中一片清明祥和。如果你也有机会饮到古树茶,会发觉,古树茶汤之中,有一股刚正之气,这股气,直接融入你的心性之中,大方不阿,心念执着。

茶是茶树的精华,茶香是茶树发的忧思。饮茶时,最宜思索、怀人、追远,当然,清谈也可以。三五知己对坐,茶在水里赤黄,水承了茶的芳香,斗室之中,都是暖香。

饮古茶,要用碗,玻璃杯完全不是那个意思。陶瓷还可以,最好用古瓷,紫砂当然也是好东西,但我估摸着,大多数人手里的上品紫砂也不多。若有甚好,最能泡出茶的香。高原茶就是与众不同,有一股高原的清逸之香。

许多人都想去高原,只不过受种种条件制约,未能如愿。但一杯古树茶,可以让你了却半个心愿,饮一杯古树茶,佐以两碟清爽的点心,在这个冬日,感知别样的温暖。

吴疆:曼松真的有古树茶?


普洱茶行业是一个让人震惊的行业,宋聘、同庆、福元昌这些老茶,全国每个省的富豪都在收藏,每年的拍卖行都在拍卖,然而,真伪难辨,事实上,绝大多数人听说过,并没有品鉴过,但是,绝大多数人又确信无疑。

老茶的鼓吹从2000年到2007年,年份鉴别往往是大师一句话,要有更多的证据表明身份,对不起,没有。

这就是一个让人大为惊异的地方,一个很有可能子虚乌有的东西,让人相信N年,在一个体系内运行多年。销售方的证据,往往就是相互鼓吹的那几本茶书。

我问之前掌控云南茶产业的官员邹家驹、汤一平、昌金强、苏芳华等人,你们见过50年代、60年代的普洱茶吗,甚至更早的茶吗,他们均表示真伪难辨,能成为商品则绝无可能。

2008年开始,古树茶开始抬头,因为之前的老茶增值说、古董说、包装说、年份说大受市场质疑,茶行业得重寻概念。

与老茶概念一样,但是,又有所区别。

老茶是没有样板可言,古树茶再稀少,毕竟有实物可验证,于是,顺着古茶、老茶这根杆,大家爬到古茶、大树的顶端。

2014年秋,我去茶区走访

我问同兴号的李惠老师,去看看传说中的曼松茶,为了落实清楚实际,我们邀约了曼迁村的李村长同行。之所以让曼迁村的村长同行,是因为曼松自然村与曼迁村都一样同属于象明乡曼庄村委会。很多茶商并不清楚这样的关系,往往在市场上有意混淆,曼松、曼迁两地相连,往往以曼迁古树代曼松也有之。

一路上,村长笑而不言,只说,你看了就知道了。

相跟而去的某古茶会副会长说自己的选的古茶,每棵可以收几十公斤春茶,我奇怪地看了他一眼。

(进入曼松的道路)

从曼迁到曼松不远,现在的曼松道路已经拓宽。我要求看看那颗中央电视台播出的那颗很难寻找的古树,我们把车停在路边,村长站在路旁朝坡下一指,离路边7-8米远站立一颗即是。我大为惊讶,树周围没有原始森林,稀稀拉拉有几棵其他树种,并没有中央台展示的“曼松贡茶”如此艰难可寻。

(中央电视台拍摄的那颗曼松古树)

我边拍照,边问村长,这颗树一个春茶可以收多少,村长比了二个指头,我说“20公斤”,摇头,“2公斤”,摇头,“二两”。

这是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一个中央级媒体的报道,并不准确,与事实出入极大。

我们寻遍了整个“王子山”,找寻到寥寥几棵,除开中央台那颗是最大,其余的更小,而且这些都是属于茶农。

而到了某公司的基地,有几十颗据说是移栽的古树,都自己挂了牌,观树形,难以确定是否古树。树不高,都是从1.2米左右矮化,树直径约小茶杯口粗细,皆不可能产茶,村长说这里以前是农田,之前粮食不够吃,整座山都是开荒种粮,2004年西双版纳州农业部门组织过考察,考察报告都有详细的说明,不要说有古树,甚至茶树都没有。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一个问题,和老茶一样,大家把显而易见的谎言说得振振有词。但是,和老茶又不一样,它又有真的古树存在,只不过的确稀罕。

(王子山,即曼松。)

普洱茶现在的问题是,大家过度强调原料的作用,而事实上古树的原料稀少,那么,古树茶和茶园茶之间即有巨大的利益差。

强调原料就好比拉菲强调百年古树葡萄,茅台强调百年古高粱种,云烟强调百年古烟叶,这无疑是荒唐的。

一个好茶的形成,是原料+工艺+仓储+销售商,缺一不可,并非拿到原料就等于好茶。

现在的品牌替换性之所以大,是只有好茶环节中的一环,而缺失了很多环。之所以小树可以轻易替换为古树,同样也是因为其他环节茶商没有办法实现,故而只能求之原料此一环。

那种所谓的玩家茶,其实是信则灵的游戏,跑出这个圈子,则古树不是古树,所谓价值则一文不值,根本谈不上交换的价值。而所谓的价值,正是有交换了才产生的,2016年国庆急就。

以上文字是一篇旧作,作于2016年国庆,当时北京的一个收藏家收藏了一吨的据说是2015年的曼松古树春茶,引荐人即为原央视的相关人员,收藏家咨询我曼松古树的真伪,其实这样的问题很难答复。

曼松有无古树?

其实这样的问题不难回答。仅仅是公号里留言的商家数量就远远超过了真实的数量,但是,每一家都坚称自己的曼松古树是亲自从茶农家收购。这还只是山头上茶商的口径,还有易武呢?景洪呢?勐海呢?昆明呢?这些还都只是产区的情况,全国的销区还有多少曼松古树呢?

事实上,云南茶叶的生态优越,大叶种具有天然的发酵基因,本身的素质就足够,仅仅就曼松而言,生态环境,土壤,气候,都符合出产优越生态有机茶的条件,曼松小树茶的口感都相当不错,然而,市场上大家都拼命强调自己的是“曼松古树”,这是什么原因呢?(本文来源:吴疆说普洱,作者:吴疆)

周树坚刻壶:运刀如笔直追商周


周树坚刻壶周树坚刻壶

周树坚刻壶艺术

品茶和挂画、插花、品香并称为文人士大夫的“四大闲事”,在这四大闲事中,品茶更是与人息息相关,古人品茶在择茶、选水、火侯、配具以及环境等方面都十分讲究,有极严格的要求和相应的规范。同时,十分强调饮茶者的意境,故有“三得”之说:得趣、得神、得味。所以茶具的配置就十分重要了,茶具的品位可以看出品饮者的修养和情趣,历代以来,紫砂茶具都是文人雅士的案头所好,为清供把玩之物。

在紫砂壶上镌字刻画,自明清时起,已成风气。清末民国时,刻陶成为一种职业,出现了一些刻壶高手。随着文人书画家参与紫砂设计制作,紫砂艺术,突破了造型艺术和实用功能的藩篱,文人书画与紫砂壶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品类——“文人壶”。文人壶的出现既丰富了紫砂艺术的表现内容,同时让书画家在另外的领域尝试书画的表现力,让自己的书画增添了紫砂陶独有的淳朴、浑厚的古韵,两者如影随形、相得益彰。近代谢稚柳、陈佩秋、唐云、陆俨少、关良、朱屺瞻、王个簃、程十发等书画名家均与紫砂艺人合作,制作出很多精美而富有人文气息的紫砂壶,形成了紫砂艺术创作的新潮流。文人壶一时成为紫砂壶收藏的热点,累现各大拍卖场中,成交价格高涨。如顾景舟制作、国画大师吴湖帆亲笔书画的紫砂壶作品“石瓢壶”在嘉德春拍中以1232万元的天价成交。唐云等艺术家参与制作的紫砂壶也拍出几百万元的高价。

在业内,周树坚的书法篆刻为众人熟知,其师承容庚、商承祚、秦咢生等书法大家,潜心书法篆刻艺术和古文字研究。篆刻直追秦汉,书法力求商周——篆刻以周、秦、两汉玺印为宗;书法专攻甲骨文及钟鼎彝器款识、秦篆汉隶,以及博览历朝名家墨迹,融会贯通,作品风格大气磅礴、隽利古拙、苍劲浑穆。其书体爨体更是为人称道,庄严而不呆板,威仪却不失天真。刚柔并济,暗合法度。

因缘际会,周树坚的书法篆刻艺术与紫砂不期而遇,碰撞出艺术的火花,创作出一批紫砂珍品——紫砂壶形态各异,古意丛生,周树坚因形而创,精巧构思,用心雕琢,或篆隶、或钟鼎、或行草、或象形、或兰草、或修竹……把紫砂壶的内在美通过书画雕刻诠释得淋漓尽致。在一件件紫砂器物上,周树坚的书画艺术游刃有余:刀法粗犷豪健、爽朗风神;布局随遇而安、浑然天成;气息高古淳雅、凝重质朴;结字平正大气、古拙天真;用笔稳重刚劲、收放自如。运刀如笔、开阖有度,充分显示了周树坚在书法篆刻艺术上的造诣。而随心而发的运刀产生的爽利意趣,更显得金石味十足。紫砂器形而随意雕琢产生的文人意趣,无不散发着艺术家娴熟的艺术素养和高洁闲适的生活态度。

试想,当我们抛弃烦躁的心态,约三五知己,赏壶品茗,在茶香缭绕之中,追名士雅韵,尚传统遗风,放飞心境,思接千载,意通古今,此乐何及!

我想,这正是周树坚雕刻紫砂的用心之处!(黄颂豪)

石一龙:喝古树茶能治病吗?


喝古树茶能治病吗?

由于茶与文化在我国的长期脱节,所谓文人茶会,也仅限于极少数人的圈子里面,真正懂得喝茶的高手寥若星辰。加之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喝茶、喝好茶基本还是奢侈之事,遑论治病和养生?

不走遍千山万水,怎敢说阅尽春色?不喝遍世间众茶,又岂能谈论茶的要义?

茶,一种日常饮品,在古代,不断有文人雅士为之打造文化形式感,直至南宋时期禅宗东传,它被带到东瀛,并且与饮用者的精神世界结合起来,成为一种“道”的象征和体现。不过,在中国较长时间里,它的属性仅仅被归为“生活”,一切神性都止于日用。

直到今天,茶道的引入,品茶喝茶之风的空前泛滥,使得茶被赋予了太多的内涵。生活品质的提升需求,让喝茶的问题重新被日常重视,喝什么,怎么喝,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追求健康、生态,讲究茶品,更在乎“喝”的意义。

我们有理由相信,绝大多数喝茶的人是很难或根本不去区分茶的种类的,以普洱茶为例,不少人仅限于能够分别生茶和熟茶。我们的市民群体普遍“不思亦不学习”,一方面害怕身体有病,一方面又缺乏茶饮常识。

人云亦云的“绝好土壤”使得很多“聪敏”的茶商就此顺水推舟,迎合消费,对茶的保健养生作用进行深入发挥,以及无中生有的功能再造,精心策划,选中昂贵的古树茶(这里所指普洱茶)大作文章——古茶树能治病的传说于是在市场上愈演愈烈。

因为古树稀有,很多消费者相信古树茶好,相信喝古树茶能够治病。“福如生命养颜水,寿比普洱古茶树”,天地造化呀!

古树茶确实是罕有之物,是佳茗。那么,古树茶真如商业广告所传的那样有神乎其神的治病之用吗?

我们就从古人的发现开始谈起。

古人喝茶,一方面讲究茶道章法,饮茶之益在于修身养性,养浩然之气,正清和之气。另一方面以茶会友、度日,拣茶入味,把茶作为一种日常,贯穿生活,故有“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说。

陆羽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中国的饮茶起源众说纷纭,不能定论。作为有图腾的民族,我们相信诸神的存在,相信尝百草的神话传说。

大体上,茶的功能起源有五种主要说法,分别是祭品说、药物说、食物说、同步说和交际说。

药物说就认为,茶在最开始是因药用介入日常生活世界的。《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作为图腾和偶像,我们且相信祖先有“神农尝百草”的经历。但科学和实践告诉我们“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是万万不可信的。荼即是我们所谓的茶,茶若真有此等解百毒的功效,医学存在的意义又会有多少?

陆羽讲茶“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从。”说的就是“草木有本性(心)”。千年古树茶可以说是广集天地之灵气,汲尽日月之精华,性属灵。但作为一品有药元素的生态茶,它的功用主要还是在于保健和养生,而非治疗意义上的“药用”。

这种说法并非凭空捏造。

《茶经》云: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大唐《新修草本》载:

“茗,苦茶;茗未甘、苦、微寒、无毒。主痿疮、利小便、去痰、热渴、令人少睡。春采之,苦茶主下气,消宿食。”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

“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

药圣说“火为百病”,不是说上火就是有病,而是说上火会引发各种疾病,用茶降火效果佳。

认为茶之用主要在于保健养生的不只陆羽。中医也认为饮茶有“清心神,醒睡除烦;凉肝胆,涤热清痰;益肺胃,明目解瘟”,延年益寿的主要原因,这些功效说到底还是保健养生。

但无论是中医所讲的茶的药用,还是云南少数民族以茶入药的传统土方。他们所说的茶的药性,归根结底实质上都是上述调理身体的保健养生之功用。

很多消费者信奉茶的排毒作用,因此时常作牛饮之态。那么喝茶排毒的说法是否可信?

有研究表明,由于茶本身功能相对单一性,喝茶对促进肠胃蠕动消化食物、提神正气等有帮助,但还没有准确的研究能够佐证喝茶能实现行之有效的无害的排毒养护效果。

也有学者罗列了“茶叶可治的疾病”目录,并在目录之下分别注明对应的食用方法和计量。认为茶叶可以治疗细菌性痢疾,红白痢疾,急性、慢性肠胃炎,传染性肝炎,心力衰竭,稻田皮肤,痈疖肿毒,水火烫伤,缠蛇丹。但没有科学论据,也没有可靠的支撑数据。

目前学界对普洱茶的药性研究,较为可靠的是《普洱茶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一文,该文系统的对普洱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严密的测验梳理,并对普洱茶生、熟茶进行了各项数据的对比研究,并对它们的药理进行了科学的分析统计。得出很多支撑普洱茶利于保健养生功用的数据,但也没能明确普洱茶在治病意义上的药用。

民生之重,重在衣食,国民自古以食为天。

近代以降,国人对食品愈发重视,从定时定量逐步迈入追求营养保健,对食的需求,到今天,品与质,量与时,缺一不可。

放眼当下,食品安全事件触目皆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当下的市场供给质量反差极大。

茶饮作为国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同样也面临着供给质量的危机。在这个市场经济发展到以“人民币”衡量一切的阶段,人们满目追求利益最大化,从一些茶商到茶农,“唯利”主义横行。茶农为提高收入,大量使用农药,保证茶叶产量;茶商则为盈利,大量收购诸如台地茶等便宜毛料,而台地茶的生态情况,恰恰是最令人担忧的。

可想而知,用不生态的茶料制作的茶,不但有失保健养生的功效,还有可能导致各种疾病的滋生。对比这些茶,生态良好的古树茶,其保健养生效果当然是毋庸置疑的。

古树茶尤为珍稀珍贵。那么,它的保健养生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吗?

肯定不是。长期性惯性饮用古树茶,对调节人体微量元素、调理生理机能是很有帮助的,然,古树茶的这些功效的发挥都需以一个“长期”为前提。

我们可以简单想一想,古茶树是一朝一夕长成的吗?

从红茶菌到喝尿疗法,从一个个医药神话的破灭到一幕幕聚敛不义之财的闹剧,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有搭台的就有唱戏的,有敲锣的就有听响的,时代卖出一副副各种各样的“拐”。

吃茶在古代世界,是日常活法,又是养生之道。在现代社会,随着茶的商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茶的功用围绕着养生逐渐扩大,甚至被推广为治病除患之物,一切透着浓浓的功利至上的味儿,这是不现实的和荒唐的。

迎合市场成为似乎现代茶业和茶本身的难辞其咎的任务。但古树茶不应被过度炒作和解释。

古树茶是好东西,这是不可否认的。

古树茶生在深山之内,漫长地接受着天地日月的沐浴,实在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瑰宝,随天地生而有之,与万物同生同长,是一味绝伦的存在。这与它能不能治病无关,它的价值远不在于此,更在于它与生俱来的与中国之道吻合的君子品质和隐者精神。

茶的存在,古树茶的存在,就像神灵的存在。在万物毓秀的自然界,古树茶根于沃土,秀于万木,我行我素,芳香黯然。我们更应该以至仁之心去敬它,欣赏它。

我心敬佛,但我不信佛教。我心向茶,但我也不迷信芸芸如是说的茶学。

因茶结缘,有人劝我皈依耶稣基督,我委婉拒绝了。

上帝与佛祖与诸神一样,存在与否,仍需敬畏,这是一种礼。“和、敬、清、寂”是一个茶人该有的修为,我爱茶,所以早已将“茶”道看为了一种宗教来修行朝圣。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我素有居敬之心,固然会遵守我认为是对的东西,我想一直以这样的态度,效仿古仁人之心,在“问茶”的路上,“修辞立其诚”,赠人予佳茗。

一杯茶不喝完,新的茶水就不能倒进杯中。杂念太多,身心就很难放空,纵然吃掉千万株古茶树,又能改变什么呢?

裴小军:普洱茶需要揭穿之(一)——古树茶


“揭穿”不是说背后有多黑暗,仅仅为了正确引导消费者喝茶,用健康的心态喝安全茶。

放眼望去,茶城店铺招牌多以“古树”“纯料”招引顾客,而普洱茶界好些品牌从来没明确告知消费者,他家产品是×岛,××章,×归,或是“千年古树”亦没告诉你“纯手工”,为什么?可能是懒得“擦屁股”——危机公关。“怕上火喝王老吉”,没告诉你喝王老吉会“降火”。

什么是“古树”茶?百度一下:“古树茶是指存活百年以上的乔木茶,在以云南版纳茶区、临沧茶区、普洱茶区有古树群落,数量稀少。而在一些所谓“骨灰级”茶友的标准中,则必须是300年以上树龄的茶树才能被冠以“古树”之名。”

不一定对吧。植物生长程度受种源、气候、土壤、海拔、养分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测量树的规格(胸径、冠幅、高度)尚难界定,难道存活99年树龄的树就只能被打为“台地茶”或“非古树茶”,关键看您要标榜什么?建议您标“生态乔木”茶,妥了,我什么都没说!

如何控制安溪铁观音茶叶污染


安溪铁观音茶叶有污染物质,这些污染物质一部分来自茶园土壤,水体和大气等自然环境,另一部分则来自农药,肥料,机械等生产资料投入。

如何控制安溪铁观音茶叶污染

一、农药残留的控制

首先,在病、虫、草害防治方法,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产的多样性,将农药残留降低到规定标准的范围。要大力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如秋末修剪,土壤深耕,人工捕杀,灯光诱杀,保护和利用天敌等。

1、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在最佳防治时期施药。

2、在农药选用上,宜一药多治或农药的合理混用。根据不同害虫种类,要提出不同类别农药的侯选适用名单,对每类害虫确定1种~2种首选农药品种,同时提出1种~2种替代品种,在茶业生产中轮换使用。选用的农药婆娘中要从药效,杀虫谱,水溶解度,降解速率,国外残留MRL标准等几个方面考虑,严格执行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从源头上控制农药残留。

3、在茶叶生产中禁止使用甲胺磷,三氯杀螨醇及含有氢戊菊酯(包括各种异构体)的农药(包括混合制剂)等国家明令禁用的各种农药。对于出口的茶叶,应及时掌握进口国茶叶农残标准的变化,在生产中慎用农药。

安溪铁观音在肥料施用上,农家肥等有机肥料使用前应经无害化处理,有机肥料中污染物质含量应符合无公害茶或有机茶有关标准规定。

二、重金属污染控制

有意有机肥来源复杂,成分不清,往往含有一定量的铅等重金属污染物质。因此,有机商品肥的质量要特别引起重视。此外,汽油燃烧过程中会拍出含铅物质,因此在使用采茶机等茶园作业机械时,应使用无铅汽油,而且茶园也应尽量远离交通干线。用作茶叶加工机械制造的合金材料中含有铅,在加工过程中,茶业与机械表面接触和按摩也会带来铅污染,因此不宜使用铅及铅锑合金,铅青铜,锰黄酮,铅黄铜,铸铝及铝合金材料制造接触茶叶零部件。不宜用铜质材料制造强类摩擦的零部件。

雅韵茗家肖晓峰:我为什么选择古树茶


一直想写这篇感悟很久了,没动笔的借口太多,直到最近来喝茶的朋友多了,再不把思路理出来,就还不了情了。

凡事有因果,大多人在纠结果,却少人还原因,道理很简单,果都来由于因,纠因太复杂,是自我反省,回归本真,太难。我是理科数学专业生,对于逻辑比较敏感,所以自然就有了追溯原因的习惯。

我是客家人,自小有饮茶氛围,也就有了喝茶习惯。原来并不讲究,是茶就喝。大学毕业后,从事教育和IT行业,由于工作原因,常饮酒熬夜,其间一直喝茶,直到前些年,不良习惯导致胃病严重,常常胃酸反流。平时喝茶时,反而加重,这毫无道理,所以就有了对茶本质的追寻。这一开了头,就止不住,于是有了以下历程,直到现在。

一、成立国内首家专业普洱投资收藏基金

做普洱私募是偶然,也是必然。由于之前我自己的原因,指引我走向追寻茶品质,健康安全之路,也就有了找寻茶界品牌之选。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朋友们全力支持下,并始了以金融理念与传统行业品质结合的创新之路。

茶基金从第一期发展到五期,一年时间,规模不大,千万级别。基金的发展过程,就是我对普洱的认知过程。品种选择,从大益到福今,一个是台地茶老大,一个是生态茶标杆,让我短时间对其理念、品质、市场有了充分了解,品牌就是品牌,流通性足够强,有了市场变现才有了我基金的存在,也庆幸这一年里基金享受到了市场给予的超过60%的收益。

在这过程中,我一直喝好的熟普,它修复了我的身体,这也让我坚定了普洱的选择;但也在很常时间里令我困惑,为什么品牌出的生茶新茶我喝不了?苦涩,对胃刺激大,身体不适。难道真的如市场所说,普洱生茶新茶不要多喝,要存放转化后才好喝?

寻因的习惯,让我很难接受这一点,也就有了以下的篇幅。

二、何为真正好的品,雅韵茗家都秉承专注专业、全力以赴之态度,做极致、简约之产品,对品牌负责,对茶农、消费者负责。

雅韵茗家基地之古树茶产品,未来将以高性价比回馈茶友,将持续改善基地茶农生活,为古茶树保护积蓄实力。

我时刻牢记着亦师亦友的一长辈说过的话,人要永远保持着三颗心:“敬畏之心、感恩之心、平常之心!”

雅韵茗家肖晓峰

2014年11月25日

黄小元: 像古树茶一样再活500年


对茶园、茶树的呵护,伺候,黄小元近乎成了一种另类。

的根源。”黄小元说,目前我们的古茶园正逐渐消失,这是我们愧对上天对云南的馈赠与恩赐。

在他看来,现在的古树普洱茶太乱,需要有人来揭示真相;古树普洱太好,需要有人来展现内在美。古树普洱茶太小,需要有人来担当呵护——停止沉默,站出来说话,是必需的,而这也是他接受我们采访的最真实原因。

竭尽全力,借茶渡身,黄小元说这不仅是一个梦想,还是在做一项事业。成功与否,关乎生命健康,关乎伦理道德,关乎文化传承,关乎普洱茶,乃至中国茶的出路。

在这样的理念下,黄小元目前正团结一批、凝聚一批,关爱云茶、关心普洱茶、关注古树茶的茶人,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一道绸缪一个平台,一个圈层——云南古树茶研究会,帮助更多做好茶的人,保护更多古树,帮助更多善良贫苦的农民,回馈社会。

“如果说守候是一个人的狂欢,品茗众饮是一群人的欢娱。那么我乐意为众人的欢娱,去守候一份清寂与孤独。”黄小元说,守护一棵棵,一片片,一座座古茶树、古茶园、故茶山,就是传承和未来。所以,我们一定得像古树茶那样,好好的再活五百年。

首席记者廖兴阳摄影报道

老徐谈茶:03年班章白菜古树茶品鉴报告


今天给大家品鉴一款由陕西茶友寄来的,标明为03年班章白菜的生茶。03年的大白菜,那可是天价,10万~20万一饼。大白菜的来由大家可自行上网查一下,老班章出名与这款茶的关系极大。我已经等不及想要品鉴一下这款茶了。

第一泡

茶汤呈金黄色,入口后茶汤香及挂杯都不明显。但有一大特点,就是甜,入口即甜,后感上有微酸。

第二泡

茶味出,但比较淡薄,无苦、无涩。甜味似乎有些飘,也就是甜与水分离的感觉。

第三泡

苦涩味出,但不重,苦能化开。茶的陈味有一点,茶汤的质感一般,浓稠感不明显,水路不算细腻。

第四泡

涩感加重,主要集中在舌面及上颚,茶气很弱。

第五泡

甜味下降很快,口腔里发酸明显。结论已有,不再继续。

直接上结论:此茶与大白菜无关,更不是老班章,做过手脚——制作时加糖或甜味剂。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周锦福:老挝古树茶零污染高品质》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